近日,“浙江有人喝拉菲一晚喝掉70万元”,“年产20万瓶的‘拉菲’,运到中国的大约4万多瓶,在中国年消费竟达200-300万瓶”两则新闻不禁令人瞠目结舌,荒唐事实的背后,不仅暴露出一条造假、售假的灰色利益链条以及进口红酒市场存在的乱象,同时也暴露出国际知名红酒品牌文化在国内被忽视或误读的怪象。
据资料显示,仅“拉菲”一个,市场上就充斥着“大拉菲”、“拉菲正牌”、“拉菲副牌”、“拉菲传奇”等上百个所谓的“进口洋品牌”。而“卡斯特”也遭受同样的命运,甚至还有人将“LAFITE”、“CASTEL”经过移花接木重新组合成了“卡斯特拉菲”等虚假品牌。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,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假洋酒、假品牌中,竟然存在“没有一滴葡萄汁”的纯粹用##勾兑。
专家指出,当前商务部门、工商部门、质检部门等在监管红酒市场中,存在各环节衔接有疏漏,专业知识缺乏,监管不到位,搞集中式、运动式打击形式等问题,因此要根治乱象还须更多努力。